在2018年的守护者计划大会上,负责人朱劲松公布了“守护者计划”2017年十大典型案件。这些案件均是从“守护者计划”2017年协助警方所破获的系列网络黑产案件中,根据案件特点和规模等,选出了十大最有代表性的案例,其规模之大,案情之复杂,策划之周密,足以反映当前黑产逐渐走向头部犯罪的趋势。究竟从这十大案件所折射出的网络黑产特点和趋势,有什么元素让人感受到构建“网络安全共同体”、网络黑产源头治理迫在眉睫?
黑客(hacker)这个词,一开始只是单纯地用来指代在电脑系统和信息科技方面的能手,最近几年才因为一些臭名昭著的网络罪犯而蒙上了一层灰色阴影。实际上,现在有很多公司专门雇佣黑客来测试系统安全强度,这样的“黑客”懂得适可而止,遵守法律,获得公司信任的同时还能拿到不菲的薪酬。
学了又忘,忘了又学浪费生命。让一个人口述Linux常用命令估计比发现BUG还难过吧。更不要说Linux 新手对命令的畏惧感。学习Linux的确需要记忆大量的命令,毕竟掌握命令是高效使用命令行的前提。
人生苦短,我学Python。这两年Python因为其自身的独特优势受到了很多人的宠溺。无论你是正在使用 Python 进行快速开发,还是在为 Python 桌面应用制作原生UI ,或者是在优化现有的 Python 代码,以下这些 Python 项目都是应该使用的。
对于大多数信息安全从业者来说,刚刚过去的2017年是无话可说的一年,充斥各种狗血的开脑洞的剧情,可以出问题的地方全部都出了问题,从MongoDB数据库、到WiFi安全协议、英特尔处理器漏洞、到NSA的超级武器包、僵尸摄像头、会挖矿的海盗湾、邻居胖子发明的想哭勒索病毒…万幸的是,下半场黑客实在扛不住加密货币的疯狂诱惑,忙着往恶意软件、网页、APP、固件,手机、路由器所有能放代码的地方植入矿机,转移了不少火力。
对很多业务经理而言,网络安全是个令人望而生畏的高难度领域;尽量别用过多的行话让业务经理们在座位上一头雾水坐卧不宁。既然都已经花大力气做了计划并执行了切实的渗透测试,那就努力让测试结果对整个公司有用吧。